yzdj.sanya.gov.cn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潮中,科技人才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在崖州区北岭村,一位皮肤黝黑、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穿梭在黑山羊养殖场中。他是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博士后刁小高,也是三亚崖州“博士村长”计划的一员。从北方的黄土地到海南的热带雨林,这位“新农人”用科技的力量让黑山羊产业实现倍增式发展,书写着科技人才与自贸港建设的共生故事。
01
从“行走的课堂”到热带田野
“不能总待在实验室里,要去产业中去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刁小高在中农求学时导师的叮嘱,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行动纲领。
研究生期间,他跟随导师团队跨越中国南北,从河北、山西,再到内蒙、甘肃……这些经历让他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方法论——“实验室中的科研必须来源于产业,科研选题也必须紧扣产业痛点”。
2022年,当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加速期,在刁小高接到“博士村长”计划邀请时,他敏锐地意识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科技需求,正是他突破传统研究框架的新机遇。
在内地农村长大的经历,让他对海南农业和畜牧业的独特性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边的青绿饲草和农作物副产物种类繁多,然而可直接利用的很少。”刁小高认为,解决饲料成本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
带着对热带动物科学的探索欲,这位青年学者来到了南方。初到北岭村时,当地400多只黑山羊面临着的圈舍环境较差、繁殖率低、营养水平不均衡以及饲料、管理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等一系列命题,等待着他一一破解。
02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在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和崖州区的牵头下,刁小高与师兄们共同组建了一支涵盖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和资源环境学等多个领域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团队,利用各个学科技术和资源服务于以北岭黑山羊养殖企业为中心,延伸到三亚市周边的小型养殖企业和个体户。
2022年,刁小高团队在“博士村长”项目和海南省黑山羊科技小院的支持下,为北岭黑山羊养殖企业引进了云上黑山羊进行良种杂交,同时,首次对北岭黑山羊进行了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大大提高了母羊的繁殖率和羔羊的优良率,经过两年技术服务,黑山羊的养殖场可以达到2年3胎,双羔率达到60-70%,优良率达到85%以上,2024年存栏量达到800只。
2023-2025年期间,刁小高团队对崖州北岭和白沙地区的黑山羊青贮饲草模式进行了推广,这种模式不仅使黑山羊的营养水平更加均衡,还能降低了饲料和人工成本。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服务,在博士村长的技术加持下,北岭村养殖户2024年年收入达到30万元,集体直接收入在2023-2025年超21万元。
一切变得越来越好。刁小高回忆起最开始的日子:当团队提出利用自动搅拌机替代人工拌料时,遭遇了农户强烈抵触——机器搅拌和人工搅拌饲料不一样的么?改变费时费力。
面对这种抵触,刁小高没有急于辩解,而是“住进”养殖场,利用“博士村长”争取来的项目资金为养殖场建造了一个饲料生产车间,购买了青贮打包机和相关材料,同时邀请了国内外的动物营养方面的专家到现场的技术指导。
数月后,当黑山羊饲喂效果显著,饲料成本降低30%,人工成本降低一半时,固执的技术人员也竖起了大拇指。这种“科技小院”式的陪伴服务,让实验室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03
自贸港机遇下的新蓝图
站在崖州湾科技城的观景台远眺,刁小高常将这里与家乡的小镇对比:同样的市井烟火气,却因自贸港政策叠加出独特优势。
在刁小高看来,自贸港建设为科技人才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实现场景:“这里既有国家实验室的尖端平台,又能到一线发掘最真实的产业需求。”如今,“博士村长”团队和科技小院毕业的研究生中有不少人选择常驻崖州,这群年轻人将接过他的接力棒,将黑山羊的引种繁育与优化饲养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曾专注于畜牧产业的刁小高,如今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产业链下游。对于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在销售渠道上做“加法”,让北岭黑山羊走出崖州,成为自贸港农业品牌的亮眼名片。
刁小高的科研轨迹印证着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的转型之路。在崖州区,像这样的“博士村长”工作队队长已有27人,“博士村长”团队人数已超过200人,覆盖全区乡村振兴重点村。他们用专业知识破解产业难题,以国际视野对接优质资源,在实验室与田野间架起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黑山羊的叫声与实验室的键盘声似乎如出一辙,这一切的背后,是崖州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人才驱动自贸港建设的生动画卷。这或许也是崖州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所作的注解:在最富沃土的田野里,播撒最前沿的科技火种。